黃芪栽植管理技術有哪些?湖北三七片生產廠家下面給大家介紹下從哪些方面針對黃芪栽植進行管理:
移栽:
可在第2年春季(用秋播苗)當苗高10-15厘米時進行移栽。在壟上開溝,順壟向移栽,幼苗平放或斜放于溝中,覆土踩實,澆透水即可。
施肥:
基肥:黃耆根深,生長期長,為滿足其生長發育對營養成分的需要,整地時必須施足基肥,每畝施優良農家肥3000-4000千克加過磷酸鈣20-30千克或磷酸二氨8-10千克,宜在秋天深翻前施入地表面,然后翻入耕層,較遲要在整地作畦前施入。施肥要均勻。
追肥:追肥要根據氣候條件及長勢而定,一般追肥2次或3次。第1次在5月上旬至5月下旬苗高10-20厘米時,澆稀薄的糞水,每畝需人糞尿750千克或豬糞尿1500千克沖水澆;第2次在6月上旬苗高30-40厘米時,每畝施尿素25-30千克;如果前期脫肥,葉色黃,則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苗高60-80厘米時,再進行第3次追肥,這時已封壟,可施入氮素化肥、餅肥和過磷酸鈣。
出苗、間苗、定苗、補苗:
播種后7天開始出苗,30天左右苗木出齊。當苗高5-7厘米時進行第1次間苗,通過2-3次間苗后,每隔8-10厘米留壯苗1株。如遇缺棵,應將小苗帶土補植,也可用催芽種子重播補苗。
中耕除草:
黃耆幼苗生長緩慢,如果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厘米左右時,要結合間苗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苗高8-9厘米時進行,第3次于定苗后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第2年以后于5月、6月及9月各除草1次。要經常保持田間無雜草。
灌水防澇:
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后要少澆水,促進根系下扎。在將要開花時適當灌水,種子成熟后應不澆水或少澆水。黃耆生長旺盛時期的6月、7月和8月,正逢雨季,田(畦)間發生洪澇和積水要及時排除,并隨后進行中耕,保持田間地表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以利于根系生長,防止爛根。秋后,當上部莖葉枯萎時進行培土,以利越冬。